实用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时间:2024-06-12 16:21:17
实用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温州大学大学生记者编辑“怀梦筑谐”暑期社会实践队。从中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去温州商报实习的那两个星期,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也学到了很多,有了一些感悟。

1,、专业知识很重要

我在温州商报的财经新闻部实习了两个星期。财经新闻部是一个不仅对成员的文字功底要求很高,同时也很需要有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一个部门,是温州商报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的采访对象也多是社会上的财经人士。部门里的一位前辈说:“财经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下就能具备的,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形成的。我大学时是中文系的,也没有学过财经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股市方面的知识,我也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才有了现在在这方面的能力。”我和一位队友在这次的实习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看报纸中度过的,老师说这看报纸也是一种学习,特别是商报的报纸,可以从看报纸中了解我们温州商报的写作模式。到现在都还记得一位老师说:“我当时刚来报社的时候也是看了半个月的报纸,才有机会出去采访写作的。”

2吃苦耐劳的品德很需要

做记者,就要准备好吃苦。一般在没有出差或其他的情况下,部门里的老师们是上午写稿,下午出去采访。我看到、听到部门里常常不是这位老师出差了,就是那位老师又熬夜写稿了。可以说,当记者,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亮丽,是一高级知识分子,笔杆子工作者,但其中的辛苦很多人是看不到的。即使是在夜晚熟睡时,如果接到电话,也得连忙起床在第一时间内奔到新闻现场,有时也要承受着被催稿可又没灵感的无奈。

当然了,当一名记者是一份圣神的工作,记者可以说是社会的良心,他们披露社会现实,换给人民大众以真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3人际交往需注意,收敛锋芒,多看少说

刚到了一所没有接触过的新的环境里,要学会少说多看。不该说的要保持沉默,该说的话要慢点说。细心观察这个新环境的处世之道,并要努力逐渐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我刚去商报的时候,老师们的谈话我是不敢插嘴的。可以说真是小心翼翼的做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人。后来,我渐渐地觉得财经新闻部的老师们都是很善良、很可爱的,他们幽默风趣,且很有个人魅力,每一个老师都很让我敬佩。尤其是其中的一位老师,我特别的喜欢他,幽默中总是透着智慧。

4主动争取,虚心求教得学会

没有谁会主动地帮助、指导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会虚心向老师请教和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帮老师去打印室复印材料,我什么也不懂,我就向打印室的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复印的基本操作步骤。虽然过程中出了一些小问题,最后还是磕磕绊绊的完成了复印的工作。

报社的老师有时出去采访是可以带实习生去的。可老师不会主动和我们实习生说的,这就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留心着哪位老师今天或明天会出去采访,并第一时间冲到那位老师跟前求老师带着我们一块儿去。这还没完,跟去后还不能给老师惹麻烦,要在默默中学习。

5个人形象要注重

作为媒体工作者,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个人形象和气质很重要。因为新闻记者,出去采访所代表的不再是单单的个人,而是报社的形象。

6跟对指导老师很关键

跟对一位好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记者职业发展起的极大的作用。他会教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或是花很多时间和失败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会给以我们更多的发展提升的机会。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践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

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践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 ……此处隐藏3236个字……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习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3

从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近五个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在此,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集团的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习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

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这一个周的实习,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

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

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8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

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

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

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

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

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老百姓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实用的在报社的实习报告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